无人之岸,几多惊喜

作者: 王一石 Page 2 of 7

最近招人

最近团队已经增长到了25个人。前几天布了一则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的招募帖,收到了非常多高质量的回复和简历。

我写了10个问题,用来观察候选人的综合素质,目前已经发放了 Offer,招人告一段落。以下为当初的笔试题和招募说明,末尾附上了对这些问题的解释。

林德伯格初体验

丹麦人从8世纪到10世纪,和挪威人、瑞典人被并称为维京人。

这个国家人口不多,只有570万(2016年统计),国土面积4.3万平方公里,大约是重庆的1/2,比大部分中国的省份面积都小。

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丹麦却诞生了很多优秀的跨国企业,比如全世界的家庭和小孩都喜爱的乐高®积木、Bang og Olufsen B&Q的音响、ECCO 的鞋子、还有很多女性朋友喜欢的珠宝品牌 Pandora。

我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是 Lindberg 林德伯格,这个品牌在佩戴眼镜的朋友中小有名气。

The Airbnbs

保罗-格雷厄姆今天在 YC 官网写了一篇博文庆祝 Airbnb 上市,内容很有意思,翻译成中文跟诸位分享。


《The Airbnbs》

为了庆祝 Airbnb 上市,也为了帮助未来的创业者,我想借今天这个机会解释下Airbnb 的特别之处,希望看完这个故事对大家有启发。

Airbnb 们最特别的点在于,「他们做事真的很认真」。

这帮人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半途而废,即便是在短短的面试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一点。

(作为投资机构和孵化器,总能碰到各种类型的创业团队,译者注)

有时候我们刚面试完一个创业团队,还不确定投不投,但(出于礼貌)往往又不得不聊下去。

也有的时候,我们跟创业者们同处一屋相视而笑,彼此心知肚明这事儿没戏。

面试 Airbnb 团队的感觉非常像后者。

我们当时其实没有那么喜欢他们的想法,别说我们,用户也不喜欢,Aribnb 在那个阶段几乎毫无成长性可言。

但令人惊奇的是,虽然项目没有太引起我们的兴趣,但这几个创始人似乎总是充满活力,让你很难找到理由不喜欢他们。

最后事实证明,我当年对 Airbnb 的第一印象是对的。

渐进式去中心化

大名鼎鼎的Andreessen Horowitz(aka a16z) 的官方博客简直就是宝藏,虽然里面多少夹杂一点私货(他们自己的 Portfolio),但管中窥豹,不论是对趋势的判断还是投资眼光,a16z 的投资团队毫无疑问是一等一的选手。

你能从博文中分辨出他们的投资偏好和对行业的认知,比如 Jesse Walden 今年1月份就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论述如何以去中心化的方式成功创建一个产品,这和传统互联网创业形式有很大区别,特别是在「社区」和「监管合规」两个层面。

文章写得很好,的确是总结出了一套范式。

我根据自己理解写了篇解读,有些地方的认知和 Jesse 不同,仅供参考。

写在28岁边上

这篇文章我写给自己看的,都是主观想法,不见得和看官一致。

人与人之间认知有差异实属正常,我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争取每年能写一篇,当作过去总结。

1.Covid-19让我意识到「平静美好」的生活永远要付出巨大代价。

2020年已经过去2/3,很多人过的都很糟心。

Covid-19 加速世界割裂的速度,顺带刺溜一声戳破了和平的假象,空气我们隐约又能闻到新冷战的气味。这其实没有什么奇怪,人类的历史本就几乎和野蛮、杀戮相生相随,不管是围猎其他物种还是同族之间武力征服,历史上,这个文明鲜有战火停息的时候。

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次年美苏冷战开始,这场战争持续到1991年才结束,世界至今不过「和平」了短短数十年,有的人就以为战争永远离我们而去了…… 这么说吧,从宏观叙事的角度,2020年开始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动荡,个人的生活只能乱中求稳。

所以今年很多人被迫重新审视人生,要换什么样的工作、要将劳动换得的资产以什么形式存储、以房子为核心的资产配置足够安全吗。

极端点的人,还认真去思考万一乱世真的到来,要如何求生,给自己准备何种避难所,等等。

Signal 是我用过最干净的 IM

这个 App 背后的开发团队是 Open Whisper Systems,2018年初成立 Signal 基金会,同时拿到了 Brian Acton 5000万美元的投资,Brian 是 WhatsApp 的创始人之一。

直到这笔投资到账前,Signal 团队从来没有超过7名成员,而全职的开发人员平均只有2到3个。

即便如今团队扩大到20人,Signal 也一直保持非常精简的状态,这20个员工要服务全球至少1600万个用户(引用自 Wired 数据)。

Signal 开发的端到端加密通信协议 Signal Protocol 是开源的,有很多 App 在用,比如WhatsApp、Google Allo等,但它们和 Signal 天差地别。

到底什么是金融-金融小课01

什么是金融?

牛津词典对金融的定义是:一种政府、商业组织或个体管理金钱的「活动」。

你从事金融行业的朋友告诉你:「金融就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

罗闻全老师 Andrew Lo ,在 MIT 金融课上说,金融是一切生意和管理的核心,是商业社会的共通血脉和基础语言。

说实话,这样的描述过于高度概括,那有没有什么简单点的办法,让你了解到底什么是金融呢?

在许许多多人的定义中,我喜欢威廉·格茨曼在一次分析师研讨会上的说:金融其实是一种技术。

它跟我们熟知的印刷术、纺织术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作为一种技术,金融的内在属性是工具,在文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服务于人类的经济活动。

债权契约、银行、股票等等发明创造,都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

下注之王:任天堂的世纪豪赌

2001年底,颜维群在苏州创办公司,开始神秘的筹备核心技术团队。他找来上海育碧前高管翁颖明,带领游戏工程部,负责软件移植、本地化和开发。又找来陈永智,负责硬件和系统,团队人才济济,正准备大干一场。

这家公司,正是神游科技(iQue)。

颜维群占股51%,日本任天堂占股49%,总注资2800万美金。

「创业印股票比拿薪水有利」,颜维群一直把这句话当作信条。

作为早已当上 SGI(硅图)三号人物的华裔高管,他并不满足,1997年拿到宏基的投资,自立门户创建 ArtX,转手就抢下了原本是 SGI 大客户的任天堂的订单。在经历商业起诉,公司以4亿美金出售给 ATI 等一系列操作后,颜维群怀揣着资金和十多年的创业经验赶赴中国。

他赌能在这个新兴市场掘出更海量的金矿。

一生只记一个密码: 1Password 简明教程

本文将严格按照初次接触 1Password 的普通用户视角,带大家过一遍 1Password 使用的最佳实践。如果你以前用过或熟悉 1Password,可以略过入门部分,直接挑选对你有用的内容查阅;

文中截图使用的是 1Passwrod for Mac 桌面端,操作环境是 macOS Catalina。如果你平时使用 Windows 的话也无需担心,两者操作界面几乎一致,使用逻辑也没有区别,这份教程对你同样适用。1Password 支持包括 macOS、iOS、Windows、Android、Linux、Chrome OS、命令行等全平台;

示例账户遵循 1Password 官方推荐的使用方式,选择的是「订阅制」,并使用云服务器同步账户信息。除了介绍主流的 1Password 使用方式,本文中我还会详细讲解「创建和同步独立保险库」、「数据导入及导出」、「加密及关联文件」等衍生功能。掌握这些方法,你可以做到对 1Password 运用自如,进而提升自己对账户安全的掌控力。

什么是 1Password

1Password 是由加拿大开发商 AgileBits 开发的一款密码管理软件。除了用来存放账号密码,你还可以存放包括信用卡、身份证件之类的敏感信息。根据官方的发行公告(Release Notes),第一个正式版的 1Password 1.0.0 客户端发行于2006年,距今14年。

我们储存在 1Password 中的信息都是被加密的,任何数据在被传输前,1Password 都会使用 AES 256-bit 算法加密3次,即便是开发商 AgileBits 也无法获取。客户端和 1Password 服务器的认证和通信通过零知识证明协议加密。

2014年 OpenSSL 暴露的心脏滴血漏洞(Heartbleed)漏洞对整个互联网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所有依赖 SSL/TLS 协议的网站或客户端,都可能因此受到攻击。当时很多使用 OpenSSL 服务的科技巨头(e.g. Google, Facebook, Amazon 以及国内各梯队的互联网公司等…)的用户敏感数据被大量 Dump,其中有不少公司甚至明文保存用户密码。如果你愿意了解更多细节,可以搜下 “Akamai secure heap “,Alex Clemmer 专门写了文章来分析这件事,过程很是曲折。

安全上网指南

据我观察,身边很多人在保护个人隐私上,都可以用「粗心大意到令人震惊」来形容,是完完全全没有意识。既不知哪个环节易出问题,也不知如何防范,就这样将问题搁置不闻不问,直至有一天引火上身。

以前隐私没那么重要,有意识保护隐私的人,甚至会被人嘲笑是洁癖。那是因为曾经钱财交易通常发生在线下,大家物理见面,现金交换,线上隐私套不出什么价值。现在不一样,钱都放在线上,加密货币更不用说,盗走都不用打招呼。黑、灰产猖獗,从卖料、洗数据到变现…流水线一条龙。

从触网的那一刻起至今,我们每个人的隐私都早已被卖了无数次。你在某街英语填的问卷、你在某券商的开户记录和流水、你在互联网小贷公司的贷款数据…背后的无名手按图索骥、交叉验证,一条条具名的,囊括大量个人隐私的数据,在黑市社工库待价而沽。

我总结了几条自己一直在践行的保护隐私的技巧,如果这里面大部分你都做到了甚至更彻底,那证明你已经做的足够好;如果你基本没有做到,则需加强意识,从现在就开始培养这些习惯。掌握这些技巧占用时间极少,回报却不可估量。

Page 2 of 7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by Anders Noré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