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之岸,几多惊喜

分类: 加密货币 Page 1 of 3

深入浅出 Ordinals

曾几何时,一些小型交易商远离纽约金融中心,缺乏高科技交易手段,通过传统的电话或传真交易方式来维持自己的生计。这些交易商在2010年之前生存状况良好。然而,随着高频交易的兴起,这些小型交易商开始被大型金融机构碾压,在交易中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他们的订单常常被大型机构的高频交易算法所抢占。

短短几年间,这些传统交易商消声匿迹,被用科技武装到牙齿的新型交易商所取代。

嘿,承认吧。我知道有不少人对比特币也持这样的看法,认为它是一种过时的技术。如果你不能在聚会上谈论抽象账户 ERC4337、ZK 二层网络之类的话题,似乎就会被视为落伍的人。

但其实比特币一直在引领创新,已经稳步发展了数年的闪电网络就是典型的例子。直到最近,Ordinals 开始加入战局,把比特币生态搅得翻天覆地。

我会在这篇文章中带你了解 Ordinals 的技术细节,让你获得对它的基本认知。

基本原理

我们都知道,每个比特币都可以被分成 100,000,000 个单位,称为 satoshis(或 sats),中文叫「聪」。

1聪 = 1亿分之一比特币。

而这个由 Casey Rodarmor 在 2023 年 1 月发布的 Ordinals 协议,竟然提出了一种天才想法:

我们能否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这些「聪」,给它们分配一个介于 0 和 2,100,000,000,000,000 之间的序数,然后,把它们连接到其他信息:图片、文字、视频甚至一串代码。从而每个聪都变得独一无二,不可替代。这就相当于让比特币拥有了原生的、创造 NFT 的能力。

听起来是不是很让人兴奋。其实这个协议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2021 年Taproot大修期间所做的升级。Taproot 升级为比特币网络带来了更高级别的隐私、安全和可扩展性。虽然通过技术漏洞将数据附加到比特币一直是可能的,但你可以基本上只能灌4Mbs的数据,再多就不行了。

整个 Ordinals 协议最核心的地方有两点:

  1. 每个「聪」的编号。就跟车牌一样,因为是唯一,所以天生有「靓号」的概念。
  2. 先进先出

所有的协议上层的应用都围绕着这两点展开,包括域名系统等等,非常带劲。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加深理解。

示例

下图中,左侧有两笔 Input,地址1和地址2共有 5 聪,在这笔交易中,4聪被发送到了一个3oPz 开头的地址,另外还剩1聪作为矿工费付给矿工。

假设上述交易中,我们偷偷地利用 Ord 协议给每个聪安排了一个身份(序号),那么交易完成后,地址1和地址2的4个有编号的聪 Ord A->D 就跑到了地址3那里,最后一个聪则给了矿工。

所谓「先进先出」,意思就是每个聪的编号排序,是按照它在交易输出中的索引决定的。比如下图中的交易输出中(Output),地址3被排在矿工地址前面,那么从地址1和地址2转过来的聪,先由地址3继承,然后才是矿工地址。

不要小瞧「先进先出」这个规则,没有它的话,Ordinals 的顺序就乱套了。

天生的稀有度

前面说到,Ordinals 协议给每个「聪」都分配了独一无二的编号。那要怎么看呢?

Ordinals 的官方文档对此有详细的解释,它本质上是根据比特币自身的一些定期事件,人为赋予差别。比如比特币世界里,一些事件经常发生,一些较为罕见,这些事件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稀有度系统。这些定期事件包括:

  • 区块:大约每10分钟会挖出一个新区块,永远是这个数值。
  • 难度调整:每2016个区块,即,每两周,比特币网络会根据哈希率的变化调整难度目标。
  • 减半:每210,000个区块,即,每四年,每个区块挖到的奖励减半。
  • 周期:每隔6次减半,会发生一些神奇的事情:减半和难度调整同时发生。这被称为「重叠」,在两次重叠之间的时间段被称为一个「周期」。「重叠」大约每24年发生一次。第一次重叠应该在2032年左右发生。

这给我们带来了以下的稀有度级别:

  • 普通:不是其块的第一个聪
  • 少见:每个块的第一个聪
  • 稀有:每个难度调整周期的第一个聪
  • 史诗:每个减半时期的第一个聪
  • 传奇:每个周期的第一个聪
  • 神话:创世区块的第一个聪

按照这个定义,每个聪的稀有度一目了然:

在 Ordinals 协议中,我们通常用“小时”、“分钟”、“秒”和“毫秒”来表示

A°B′C″D‴
│ │ │ ╰─ 区块中的satoshi索引
│ │ ╰─── 难度调整周期内的区块索引
│ ╰───── 减半周期内的区块索引
╰─────── 周期,从0开始编号

我们举个例子,下面这个 satoshi 就比较常见

1°1′1″1‴
│ │ │ ╰─ 区块中不是第一个satoshi
│ │ ╰─── 不是难度调整周期内的第一个区块
│ ╰───── 不是减半周期内的第一个区块
╰─────── 第二个周期

而下面这个就是王炸,神话一般的稀有度。因为它是创世区块的的第一个聪。

0°0′0″0‴
│ │ │ ╰─ 区块中的第一个satoshi
│ │ ╰─── 难度调整周期内的第一个区块
│ ╰───── 减半周期内的第一个区块
╰─────── 第一个周期

但,老实说,铭文的序号跟收藏价值不是绝对相关。果真如此的话,那存活于比特币网络上的铭文价值就是收敛的,越到后面,越不值钱,这显然不符常理,所以这里我跟作者的想法是有出入的。

稀有「聪」的总供应量

  • 普通:2.1兆
  • 少见:6,929,999
  • 稀有:3437
  • 史诗:32
  • 传奇:5
  • 神话:1

截至本文撰写时,已挖出745,855个少见的聪 – 每25.6个比特币的流通量中就有一个。

铸造 NFT

如果你要铸造 Ordinals NFT,可以查看 xiyu 在推特上的这篇教程,写得很清楚。

我之前也写了更简易的BTC NFT 铸造指南,这里就不赘述。

比特币 NFT 和以太坊 NFT 的区别

史料

在2012年8月21日,Charlie Lee (李启威) 在 Bitocintalk 论坛上揭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提议:为比特币增加权益证明(proof-of-stake)。这并非仅仅是一项新资产方案,而是用序数算法赋予比特币新的生命力。然而,这个划时代的方案,尽管经过了实现的考验,却无缘部署。

不久之后,在同一论坛上,jl2012 更进一步,以十进制表示法和序数算法,提出了一个更为完美的方案。这个方案具有序数的所有重要属性,更接近比特币的本质。这个梦幻般的创意,虽然引起了广泛讨论,但也只是梦想,从未在实践中得到落实。

这样的故事,唤起了人们对序数算法的思考。这种算法并非是一项新的发明,而是在比特币数学体系内自然存在的必然结果,源于比特币的悠久历史,而非当代文献。它们是自区块链发展初期以来的一系列事件的高峰。

某种意义上,Ordinals 给了比特币更深刻的内涵。起源与演化、创新与探索的传奇,很是有趣。

衍生阅读:

bip.mediawiki

如何搭建 Bitcoin Core 比特币全节点

准备工作

为了搭建全节点,你需要提前准备好这几样东西:

  • 一个至少 2TB 容量的 SSD 移动固态硬盘
  • 一个稳定的梯子
  • 一台电脑

截止到2023年3月,比特币全节点的占用空间为464GB,并且每个月都会增加5-10GB,因此你需要一块容量足够的硬盘,这不只是为了满足当前的需求,我们还要为未来几年预留空间。2TB 的 SSD 硬盘价格现在已经很便宜了,请不要考虑 HDD 机械硬盘,亲测读写速度感人。在同步区块这种需要高频读写的操作中,同步所需时间能轻松飙到几个星期甚至更长,慢到你怀疑人生。

下载比特币核心客户端(Bitcoin Core)

BTC NFT 铸造指南

在这篇文章中,我会以 .stats 域名的铸造为例,带你走一遍完整的 BTC NFT 铸造流程。在延展阅读处,会稍微解释下闪电网络Taproot 地址Ordinals 协议

需要哪些前期准备

  1. 下载 Xverse 钱包,我们后面会用它来存储 NFT,因为它能够正确识别 Ordinals 协议的资产。
  2. 下载 Alby 浏览器插件钱包,用来处理闪电网络交易,这款钱包的体验相当不错。
  3. 准备好自己的 OKX 账号,我们要用它提取闪电网络的 BTC 到自己的钱包。

接收 BTC NFT 的重要前提是你的钱包支持 Taproot 地址格式,它们通常以 bc1p 开头,这是重要的识别方式。

这是目前我自己用的最顺手的组合,如果你习惯使用其他钱包,如 BluewalletMuun 等,同样可行。

截止目前,OneKey 钱包还没有支持 Taproot 地址和闪电网络,但我看到官方已经提过,估计很快会上。

2021 flag

又到了回顾过去和立新一年 Flag 的时候了,今年初我还试图彻底远离加密货币的圈子,但发现兜兜转转又回到这里,真是命中自有定数。

为什么不要劝你身边的人买比特币

因为「给朋友投资建议」这件事的逻辑是这样:

Ledger 信息泄露后续

小狐狸 Metamask 的坑

1)硬件设备(不管是 Trezor、Ledger、还是OneKey)连接小狐狸时,小狐狸会读取公钥为用户创建一个带有「硬件」字样的账号(支持最多同时保留1个)。

渐进式去中心化

大名鼎鼎的Andreessen Horowitz(aka a16z) 的官方博客简直就是宝藏,虽然里面多少夹杂一点私货(他们自己的 Portfolio),但管中窥豹,不论是对趋势的判断还是投资眼光,a16z 的投资团队毫无疑问是一等一的选手。

你能从博文中分辨出他们的投资偏好和对行业的认知,比如 Jesse Walden 今年1月份就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论述如何以去中心化的方式成功创建一个产品,这和传统互联网创业形式有很大区别,特别是在「社区」和「监管合规」两个层面。

文章写得很好,的确是总结出了一套范式。

我根据自己理解写了篇解读,有些地方的认知和 Jesse 不同,仅供参考。

关于交易的反思

1)我的目标是在市场经年累月的稳定获利并生存下来,所以我并不过分关心单次交易盈亏,取而代之是关注整体数学期望。只要我的决策逻辑是自洽的,那么结果应该会一次次验证这个决策,向期望收敛,而不是彻底的「时灵时不灵」。

2)这次的 BTC 减半作为一个确定性事件,驱动我从2019年2月份的所有交易行为,我当时给自己定的原则是:1. 在适当的价格介入,建立多头仓位;2. 总杠杆不得高于2倍,总头寸不得高于可用资产的1/5;3. 不做空。

3)什么样的价格叫「适当」,ahr999指数是个不错的参考。但在那之前,我关注的都是主流矿机关机价:如果矿工的挖矿收益还不足以支付消耗的电费,即可认为挖矿是短期亏损的。历史上出现过几次这种情况,事后被证明都是性价比极高的建仓位置。    

4)严格控制总杠杆和头寸比例,才能确保你一直留在牌桌上。判断错误就必须迅速认赔,不能死扛,不谋求单次押大注的超额回报,也绝不高估自己的胜率,违背自己的原则最终下场只有输至倾家荡产。我唯一确信的是,只有一直保有筹码,才有赢的机会。

5)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故事发生的节奏却经常类似。经常听到有人说减半的影响已经 Price in,我认为不是,这样的想法过分高估了市场的有效性。即便是同一条信息,它的驱动力和价值对于受众也是截然不同的,正是因为交易者行为的无序,市场产生破绽,我们才可能谋得 Alpha。因此我认为直到2020年4月份,减半事件对币价的影响才会彻底体现,对于这个中-长期趋势的理解,告诉我做空容易输,而我并不想输。

写在 BTC 2020 减半前

今天北京寒风萧瑟,我突然想起来5年前,我打电话问@汪海波Hyper ,你觉得减半后btc会涨回来吗。

那会儿是2015年3月份,北京刚回暖。我也正经历完2013年到2015年,BTC 从6000买到1000的痛苦经历,每个月的工资结余都拿来买币,每个月账户余额肉眼可见的缩水。

什么是一直买到绝望,大概说的就是这种心境。

尤其是春节前后币价跌到900,眼睛看着窗外节日烟火通明,心里却是人生至暗。

Page 1 of 3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by Anders Noré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