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金融?
牛津词典对金融的定义是:一种政府、商业组织或个体管理金钱的「活动」。
你从事金融行业的朋友告诉你:「金融就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
罗闻全老师 Andrew Lo ,在 MIT 金融课上说,金融是一切生意和管理的核心,是商业社会的共通血脉和基础语言。
说实话,这样的描述过于高度概括,那有没有什么简单点的办法,让你了解到底什么是金融呢?
在许许多多人的定义中,我喜欢威廉·格茨曼在一次分析师研讨会上的说:金融其实是一种技术。
它跟我们熟知的印刷术、纺织术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作为一种技术,金融的内在属性是工具,在文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服务于人类的经济活动。
债权契约、银行、股票等等发明创造,都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
为了回答金融到底是什么,你不妨跟我一起回到公元前35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一座名为乌鲁克(楔形文字: 𒌷𒀔)的城市逐渐繁荣。作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城市,有50,000至80,000名苏美尔人(苏美语:𒆠𒂗𒂠)在这6平方公里的城墙内居住。
在吉尔伽美什史诗中,乌鲁克是城市发展最初的胚胎,商业和贸易迅速发展。公元前3200年,苏美尔人发明了楔(/xiē/)形文字,在陶泥板上精确的记录粮食、啤酒、牲畜的数量,其中有的事未来向神庙供奉的应付款,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金融契约。
如果说契约的本质是双方可以立下跨越时间的约定,直到彼此都履行完义务。那么陶泥板上的这几行文字,真正让苏美尔人有了将价值在不同时间挪动的能力。没过多久,银块也作为通用货币开始在当地贸易中流通。
到了公元前2400年,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已经出现了债权关系,甚至还产生了复利的概念。
耶鲁大学巴比伦文物馆里收藏的陶制圆锥体就是最好的证据。上面刻着一段恩美铁那(Enmetena)的铭文,讲述了两座古城拉格什(Lagash)和乌玛(Umma)的纠纷,意思是乌玛城的统治者从南社(Nanshe)(社会正义和预言之神)和宁吉尔苏(Ningursu )女神*手中夺走1「古鲁」(Guru)的大麦,这笔钱要归还,到期还本付息共864万古鲁大麦。
从1变成到864万的巨额赔偿,是按照当时壳物33%的利息复利算出来的,这个数字如此庞大以至于乌玛城根本还不起。于是乎,虽然拉格什的统治者恩美铁是通过战争夺回乌玛城,但他的占有因为这笔债务变得更名正言顺。
3800年后,文艺复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发源(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辞源是意大利语”Rinascimento”,意思是重新出生),在那儿诞生了近代银行业的雏形,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美第奇银行。鼎盛时期它是整个欧洲最大的银行,同时发行了自己的货币弗罗林(Florin),这种货币在当时的接受度和流通性都极好。
奥派经济学家哈耶克曾经提出「货币的非国家化」,这就是一个典型举例。
在我眼中,复式记账法和工业革命同等重要,美第奇家族将它发扬广大,是对现代金融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以后我们讲资产负债表的时候会详细说。
距离意大利7745公里外的中国四川,在宋朝时期便出现了钱庄的雏形,当时被称为「兑换铺」。
如果说银行是金融中介的基本形态,那承担金融市场价值流转的最佳载体,就是股票。
17世纪初,整个欧洲处于大航海时代,商业贸易需求异常强烈。大大小小的公司铤而走险,探索远洋,从西欧前往遥远的亚洲,行寻找新的贸易路线。每一次出海,对公司来说都是豪赌。
如果能满载货物顺利返港,船主的收益可观到足以原地暴富,可一旦失败,别说倾家荡产,连性命都可能葬送在茫茫大西洋,更不要说海上的恶劣天气、海啸、坏血病、海盗、淡水资源短缺,等等⋯⋯
1602年,做香料贸易商起家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了筹集远洋航海所需要的资金同时分摊风险,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IPO”,公开出售公司股票,筹集了6,440,200荷兰盾的启动资金,相当于现如今的10亿美金。
这让VOC成为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公司,迅速实现了资本集中,快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同时开创性的将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为了解决公司股票的流通问题,东印度公司又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家股票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交所,翻译成白话就是「我交易我自己」。
从1602到1799年,这家公司用1722艘船,4789次船班,从荷兰到亚洲贸易了250万吨货物,并派遣了100万欧洲人在亚洲工作,超过了所有其他竞争对手。股息也做到了可怕的年平均18%,持续了近两百年(从1602到停发股息的1782年)。
金融史上的每一个重大创新,都是人类在旧社会上撕开一个口子。扯掉商业心脏中的纤维结缔,填回充满活力的新鲜血管。
不过话说回来,你可能从来没关心过金融,对巴菲特在今年的股东大会上又说了什么没有一点兴趣。财经频道每天重复播放的上证指数、GDP、PPI…对你而言,只是白噪音。
你每天背着包上班上学,盘算着自己的劳动时间什么时候能换到更多物质资料,A.K.A 涨工资。哪里有时间思考金融,它遥不可期、离生活太远,就像壁龛上的钱罐,明珠蒙尘。
不管对你而言金融是如何的抽象,你也一定坐过公交车。
我们以北京300路内环公交举例,它从和平东桥绕三环一圈到达和平西桥,10公里内票价2元。
你刷卡买了一张公交车票,票费的一部分交给车辆承运方北京公交集团,另一部分交给保险公司,在发生交通事故时用来赔付。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公交公司无法自己承担全部风险,为了顺利开展业务,就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说,我不能白白承担风险,需要收取一笔保险费(权利金)。
所以车票保险这件事,本质上是保险公司卖给乘客一份看跌期权,赋予他们在发生意外时索取赔偿的权利,有效期持续到下车为止。
你只是简单的买了一张车票上车、下车, 而背后的金融关系在无缝高速转换。
同样的,你可能看过不少助农产品滞销求救的新闻,我们国家的许多小型农户,往往没有风险对冲,通过套期保值来锁定收益的意识。看天吃饭,遇到天灾人祸只能束手无策。
这一点,我们的邻居日本做的似乎挺好。1947年,日本的《农业灾害补偿法》就规定:「凡对国计民生有重要意义的粮食作物、牲畜等列为法定保险范围,进行强制性保险;在农作物保险中,达到一定经营规模的农户要强制加入,这种办法被称为当然加入制」
你看不见金融,金融无处不在。
关于金融市场,我最喜欢的一点是它永远中性。只要市场规则公开透明,它对任何参与者的反馈都无比真实。正确的投资让你得到真金白银的嘉赏,错误的投资锤到你欲哭无泪。实体经济活动能够更快速的展开需要借助金融工具,从这个层面看,金融大大提高了社会运转的效率。
了解金融不能保证你赚到更多的钱,但是帮助你更好的认清这个世界的真相。
而机会,往往隐藏在现实的褶皱里,等着被发现。
我希望能在接下来的金融小课中,跟你一起搞懂金融。
课后习题:你有喜欢的金融或经济领域的人吗?是谁,为什么?
欢迎写在评论上。
本文同期视频已同步至我的 Youtube 和 Bilibili
*(注,此处典故引用自威廉·格茨曼著作《金融創造文明》,原文中称之为Ningursu女神,但经我查证,可能实际指的是Ninĝirsu,也叫Ninurta,是农业和治愈之神,男性神明,特此说明)
参考:
金融創造文明:從美索不達米亞到世界經濟體的誕生,5000年前至21世紀世界經濟大歷史
金融煉金術的終結:貨幣、銀行體系與全球經濟的未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巴曙松 –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中国农业保险风险管理创新
Wikipedia – Medici Bank、Mesopotamia、Stock market、Euronext
Amsterdam Peter A. Gourevitch – Political Power and Corporate Control: The New Global Politics of Corporate
怎么只有一期啊